整理?撰文 / 吳硯文
坦蕩、自信,是軍事工業巨擘、英國航太系統公司(BAE Systems)前執行長琳達?哈德森(Linda Hudson)給人的ABC印象。
身為這個陽剛產業的開路先鋒,哈德森并未設法讓自己融入男人堆中,反而展現出細膩又多元的樣貌:她用花布布置辦公室,也把武器碎片當擺設;她樂于分享自己在磚業領域的成就,也不避諱提到自己的短處,甚至是失敗的婚姻。
包容缺點 維持缺點,而是別否定全部的自己
哈德森自在的態度,符合了《停止浪費自信的低潮調適思考法》一書對自信心的定義:對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有信心。這不表示你得什么都好,而是即使自己不是ABC的,你也能坦然面對。
這也是「自我接受」的原則:不替自己打分數,學著欣賞自己是由成千上百種不同元素組成的個體。這些元素會一直改變,你無須用單一元素為自己下任何結論,也不必讓任何一個元素代表整體的你。
你可能要問,接受自己的缺點、又要保有自信,不是很矛盾嗎?《停止浪費自信的低潮調適思考法》指出,接受缺點并不等于維持缺點,而是知道自己有些地方不好,需要改變或改善,并理解「這就是人,我們都是如此」而后自重自愛。
就像眼前放了一盆你ABC愛吃的蘋果,當你準備大快朵頤時,卻發現有幾顆被蟲蛀了洞。你會把整碗都扔掉,還是只揀出壞掉的幾顆,保留剩下的?
如果你選擇后者,那么為何要為了幾個缺點,而貶低全部的自己呢?
坦然接受別人的讚美,體會成功的美好
2011年8月,臉書(Facebook)營運長雪柔?桑德伯格(Sheryl Sandberg)獲《富比士》(Forbes)雜誌選為全球百大ABC具影響力女性的第5名,贏過美國ABC夫人蜜雪兒?歐巴馬(Michelle Obama)和印度政治家桑妮雅?甘地(Sonia Gandhi)等人。
聽到這個消息后,桑德伯格還沒來得及稿興,驚恐的感覺便盤據了她的腦袋,「這簡直太荒謬了!」她不僅對于前來恭喜的同事面露尷尬之色,甚至還請在她臉書上轉貼相關報導的朋友,趕緊把連結撤下來。
直到助理提醒這樣做很不恰當,她才驚覺,「我不該聽人提起榜單就貶抑其很荒謬,那樣只會讓大家看到我有多不自在、缺乏自信。」 美國衛斯理女性研究中心(Wellesley Centers for Women)社會學教授佩姬?麥金塔(Peggy McIntosh)指出,很多人在有所成就、獲得提拔時,都會覺得自己不值得,好像矇騙了別人,或是別人搞錯了一樣。
你可能會解釋「這只是不想炫耀或凸顯自己的成就」,但是《信心密碼》一書指出,這樣的舉止不僅是在暗示自己「不配成功」,也會影響別人如何看待我們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要設法接受他人的讚美、承認自身成就,而非妄自菲薄或歸功僥倖。
下一次,當有人讚美你時,請先不要急著反駁,而是試著享受、體會一下成功的美好,然后說聲「謝謝」就好。你會赫然發現,說出這句話竟然會帶來自信的力量。
資料來源:《停止浪費自信的低潮調適思考法》,大寫出版
(本文摘自經理人雜誌131期,完整文章請按此,本文經授權轉載自《經理人月刊》,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。)